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“一号文件”,开始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,在严格监管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,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,积极兴办直接为‘三农’服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”。自此,有关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政策意见层出不穷。2005年国务院发布《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》明确提出“探索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”,合作金融发展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。
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合作金融的重要组织形式,是农民为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的不足,自愿参股、自己经营、风险共担的一种互助性金融组织。它利用农村熟人社会信息对称的优势,良好的信用环境排挤了不规范的交易行为,有效减少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,有利于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。十年来,资金互助社经历了怎样的变化,其发展又有怎样的趋势?本文通过对资金互助社十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回顾总结,进而展望其未来方向。
十年回顾
改革开放后,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,农民收入提高,商品化、货币化加强。大批农民转入非农产业,投资需求增加,但是农行、信用社长期扮演“抽水机”角色,从农村吸收资金向非农产业转移,因此要求出现多元化的民间信用主体实现农村资金的融通。(剩余2139字)
点击阅读全文>>